2.5周年 NIKKE专访剧情组组长Jung Jae-sung

更新时间: views:1.1K+

前言:本次是翻译今天NIKKE官方发表的对剧情组组长Jung Jae-sung的特别采访,文章参考的字幕为nikke en发表的视频。 Jung Jae-sung:大家好,我是NIKKE的剧情组组长Jung Jae-sung。为庆祝2.5周年纪念,我们特别准备了这场问答专访,挑选了一些我们认为指挥官们可能会感兴趣的问题,希望本次交流能解答大家的一些疑问。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 Q:请谈谈您对游戏迎来2.5周年的感想。 A:嗯,这类表达其实挺常见的,所以我会尽量避免套话。但确实,已经过去2年半了。我自认为对时间流逝还算敏感,但这次真的觉得时间过得特别快。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游戏能够稳定地运营两年半且没有出现重大问题,本身就几乎可以说是个奇迹,我对此感到非常感动。我想这一切之所以能够实现,最大的原因还是要归功于一直以来给予NIKKE热爱与支持的各位指挥官。 Q:游戏活动标题中的文字游戏一直都很巧妙。这次第二部分以UNBREAKABLE’S HERE作为标题结尾。这种带有多层含义或双关的设计,是在起标题时有意为之的吗? A:除了RED ASH之外,我们没有一开始就设定要玩文字游戏或做双关语的打算。RED ASH后来变为RE:DASH,虽然这么说可能有些自夸,但我还是认为那是我们做过最棒的标题之一,甚至可能是整个行业里都数得上的好标题。不过说实话,那种双关的点子也不是一开始就计划好的。通常我们是先根据主题和故事结构构思出大致标题,然后在写作过程中,往往某个时刻会灵光一闪,觉得如果稍微改一下这个词,用来收尾是不是更好?很多时候,最终的标题就是这么诞生的。所以,回答你的问题:不,我们几乎从不会以双关语或文字游戏作为起点,如果出现了,也更多是自然形成的结果。 Q:我对这次故事中对小美人鱼主题的再诠释印象非常深刻。原故事中象征悲剧的海之泡沫,在NIKKE版本中变成了世界上最美的泡泡,这种转换非常打动人心。既然您直接参与了这部分剧情的构建,能不能分享一下您的创作想法? A:是的,在原版小美人鱼的故事中,海之泡沫非常悲伤,对吧?可以说那是一个以虚无作结的故事,我一直就是这么理解它的。而在NIKKE中,我想重新诠释泡泡这个意象。如果存在一个世界,在那里善良会真正被善待,会得到回报,那样的世界不是会更美好吗?正是这个念头,构成了这次故事的出发点。于是,随着剧情的展开,我也愈发想要重新塑造泡泡这一概念,赋予它新的含义。我想,这就是为什么这段剧情最终朝着那个方向发展的根本原因。 Q:在剧情中,赛莲被描绘成一位在地面漂泊许久的角色。然而,相比大多在经历了转折点后发生了显著改变的朝圣者,赛莲却似乎始终保有一份纯粹与善良。您认为,是怎样的因素让她得以保留这份本性? A:我认为她那种坚定的性格起了很大作用。她就像抓住救命稻草一般,一直在紧紧抓住一个承诺:要将她和二代朋友们曾一起讲述的故事延续下去,我想这正是支撑她一路走到现在的动力所在。另外,在小美人鱼目前居住的那个“水下空间”中,其实有很多她的朋友——它们是一些小泡泡或水滴状的生命体,有点像史莱姆。虽然并不算是真正的交流,但小美人鱼和它们之间确实存在一种单方面的对话。她甚至还用这种方式和它们一起玩桌游,她是通过这些交流方式,逐渐缓解了自己的孤独。 Q:玩家们对赛莲的能力早已有一定了解,但要将这些能力转化为一个可操作的游戏角色,必然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挑战。在构思她的视觉形象时,您最重视的是什么? A:最重要的当然是泡泡,更准确地说是水滴的形态,我非常希望能够表现出她可以自由操控这些元素的感觉。到目前为止,NIKKE中的角色大多是使用基于机械设定的武器,所以我们通常会强调机械元素与真实的武器感。但小美人鱼不一样——她使用的其实是液态金属。那么问题来了:我们要如何将这种流动性可视化呢?这个问题不仅困扰着我,也让开发组的许多成员反复琢磨。最终呈现出的效果,就是现在大家所看到的版本。虽然她的设计可能稍微偏向奇幻风格,但我认为它确实非常独特。而这种流动感不仅体现在她的战斗动画中,就连她的基础待机动作也体现了她对泡泡与水滴的自在操控。 Q:我们很好奇赛莲的言灵与泡泡能力在机制上的设定。这两者是完全独立的力量吗?还是说泡泡只是她运用言灵时所被动表现出来的形式? A:你可以将它们理解为两个截然不同的能力系统。赛莲最初被开发时,设定就是一位掌握言灵之力的妮姬。但与现在的梅登不同,赛莲的言灵能力并不具备区分敌我的功能。这也意味着,她的言灵是一种高风险、高收益的能力,虽然它可以爆发出压倒性的破坏力,但一旦使用不当,也极有可能对友军造成严重的伤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更接近一种终结技或终极武器。为了平衡这种危险性,我们必须为她设计一种可以进行常规战斗的方式,于是就引入了泡泡机制。这正是赛莲能够使用泡泡作为引爆媒介来触发言灵的原因。通过泡泡,她可以将言灵以更具针对性的方式释放,仅作用于特定敌人。所以,虽然泡泡和言灵在机制上是两个独立系统,但赛莲找到了一种将它们巧妙融合并协同运用的方法。 Q:米哈拉在与智恩达成协议后能力升级的情节中,她是否是因为植入莱彻核心并强行承受其反噬而变强的?还是说还有额外的强化程序,而莱彻只是另一个实验的一部分? A:当一个躯体中被植入两个核心时,自然会产生相互排斥的反应。通常每个核心都会被独立封装在专门的防护墙中,以避免彼此干扰。但这次智恩执行的操作,是故意去除了这些保护装置,从而让两个核心之间能够更稳定地发生共鸣效应。这就是她变强的核心机制。 Q:米哈拉的能力感官共享在这次升级中具体是如何增强的?故事中有一幕是她咬嘴巴就让饕餮感受到巨大疼痛,但单从演出上似乎不够清晰直观。能否详细解释一下? A:表面上看,米哈拉的感官共享升级版和原本能力好像没有太大差别。但如果要准确描述,关键的变化在于她现在能吸收和承受的痛苦阈值大幅提升了。主线剧情中,她曾经尝试用感官共享对付嚣嘈,但对方通过自残反击,结果米哈拉自己反而承受了所有伤害。但这种情况现在已经不会发生了,她的躯体与系统现在能够承载极限痛苦,所以她可以在对战中无惧反噬地单方面传递痛苦给对手。打个比方,如果米哈拉是蚂蚁,而饕餮是大象,那么现在这只蚂蚁可以承受住整个大象所感知的所有痛苦,这就是她现在能力的强度。 

Q:这个能力是不是设计成了:不论痛觉强度如何变化,米哈拉都能将其完全传递给对方? A:是的,比如说,假设米哈拉的痛觉强度为 1,而饕餮是 10,那么当米哈拉启动能力后,这种差异就会被抹平,变成 10 对 10 的对等传递。从这个角度看,她的能力可以说是极度超规格的强化。 Q:也就是说,现在米哈拉已经是超标准的妮姬了?这就是典型的能力强化吗? A:没错。 Q:莫莉和赛莲的关系给人一种深度依赖、彼此治愈的感觉。让我想起了其他类似的组合——比如尤妮和米哈拉、灰姑娘和格拉维,再比如稍微远一点的钟鸣和皇冠,或者拉毗和小红帽。巧的是,这些角色全都是曾经在地面徘徊的存在。这种设定是有意为之的主题安排吗? A:其实我并不是想传达什么“完成自我救赎的人就会开始在地面游荡”这样的概念,完全不是刻意为之。相反,我觉得这些角色所面对的问题,大多起源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冲突。而当这些人际矛盾被解开之后,对她们来说,还有什么事情必须要做呢?从这个角度来看,她们自然会将注意力转向夺回地面这一长期目标。这也是所有妮姬一直以来的终极愿望。因此,对于那些已经在某种意义上完成了内心和解的角色,我们可以认为她们的人生重心已经转向地面战线了。 Q:故事中那句一个人一旦被爱过,就再也不会放弃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同时,灰姑娘与格拉维、尤妮与米哈拉之间的关系,也在某种程度上彼此呼应。您如何看待这两组关系与莫莉和赛莲之间关系的相似与差异? A:说实话,这种关系的构建并不完全是刻意安排的,因为这种关系模式其实在NIKKE中还挺常见的。所以与其说是刻意设计,不如说它是在角色性格与情境中自然成长出来的。如果要进行类比的话,我觉得莫莉和赛莲的关系与尤妮和米哈拉的关系最为接近:这是一种源于母性本能的依赖关系,彼此之间有深刻的奉献意愿,两人都愿意为对方付出一切。但不同之处在于,尤妮与米哈拉是在彼此都彻底崩溃后,才终于真正理解对方(参考WORDLESS),而莫莉和赛莲的关系则从一开始就是比较温和的互动,所以她们之间更容易自然地靠近与融合。 Q:既然说到这,那就不能不提桃乐丝。失去皮娜似乎让她变成了一个情感极度匮乏且复杂的角色。在设定她的时候,是否刻意将她与前面那些关系结构形成对比? A:是的,我一直都在脑海中构思类似的情感对照场景。不过,这些角色关系并不是以对比结构为出发点去写的,而是在整体剧情推进中自然而然产生的。不过我确实认为,NIKKE的核心精神之一就是始终在强调这样一个主题:人可以被他人治愈,也同样可以被他人摧毁。我们始终试图将这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影响力贯穿在所有人物关系中。所以,如果桃乐丝没有失去皮娜,我可以非常肯定地说,她现在极有可能正和白雪公主、长发公主、红莲一起组队,为了击败女王而并肩作战。 Q:可以更详细地解释一下「AA柱」的设定吗?它似乎是这次事件的开始。它的具体作用是什么? A:你可以将AA柱理解为A柱的升级版。最初在主线的「水晶地区」中出现过A柱。而当水晶地区的事件差不多收尾之后,为了彻底摧毁该区域,最终启用了一种比A柱强大数十倍的装置—就是AA柱。结果AA柱被饕餮吞噬,其能量随后流向了赛莲所在的区域。AA柱本质上是 A柱的强化版本。至于 A柱本身有什么作用,它能将现有的物质彻底转化为一种被称为方舟基底构造物的神秘结构。玛娜也在剧情中提到过这种结构,但老实说,这根本无法用常识去理解。不过,将现实中已有的物质完全转化为另一种未知物质这个设定,在概念层面上确实与暗物质有些相似,或许这可以作为理解它的一个线索。 Q:像饕餮这样的名字直接取自七宗罪中的暴食,那么是否还有其他以七宗罪命名的莱彻存在? 解释:莱彻英文名为gluttony,七宗罪seven deadly sins: 色欲lust、暴食gluttony、贪婪greed、懒惰sloth、暴怒wrath、嫉妒envy、傲慢pride。

A:是的,当然有。确实存在以七宗罪命名的莱彻。不过它们与异端者这类角色在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异端者更像是莱彻与妮姬的融合体,属于具有角色性格的混合存在,在叙事中她们可以与其他角色产生敌对或交流行为。而这些以七宗罪命名的莱彻,则是纯粹异变体中极端强大的存在。它们更像自然灾害,正如剧情中所述,莱彻中的最高等级被称为暴君级,目前我们很难再往上定义一个更高阶的层级,因此它们暂时归类为暴君级。但就规格而言,它们的实力甚至远远超出普通暴君级的范畴。 

Q:现在地面似乎也发生了很多事,各方面都在行动。这是不是在为即将到来的重大事件铺垫? A:正如你所想的那样。事实上,方舟内部这些年来一直暗流涌动,发生了很多事。而相比之下,地面一直相对安静。但正因为如此,我认为现在地面也到了将要爆发大事的临界点。怎么说呢……现在的氛围,就像是各方势力正在逐步集结,一种即将迎来巨大变局的张力正在慢慢酝酿。我们正在尝试用剧情传递出这种风暴将至的感觉。

 Q:在后日谈中提到汉塞尔与葛丽特不再站在人类的一边了(英文字幕:Hansel and Gretel have turned into enemies),可以大致透露一下她们的故事是否会很快揭晓吗?

A:汉塞尔和葛丽特的故事会在不久后有简单的提及,就是一个关于她们当前状况的简要更新,但要完整展开她们的故事线,恐怕还需要一段时间。现在还很难说确切会在什么时候展开,不过短期内应该不会完整揭露。尽管如此,我们仍然非常希望大家能对此保持期待。 Q:最近的剧情中有没有哪位您个人非常想深入刻画的角色? A:有的。这是一个非常个人的愿望,但我真的想写利弗林和芙拉吉尔、以及哈梅林和德里尔林的故事,但目前还没有合适的机会,所以我只能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我个人特别喜欢那种普通人被卷入宏大社会浪潮的叙事类型,而这四位角色正是那类故事的最佳载体。所以从我个人角度来说,我非常期待有朝一日能真正展开这方面的剧情。 Q:我始终认为胜利女神是贯穿所有主线剧情的核心主题,想请问您个人对这句话的理解是什么? A:我认为胜利女神其实就是一种偶像般的存在。不论是外在表现出的强大,还是内心的坚韧,这些强者的姿态能够激励他人。而被激励的人,自己也会逐渐成长,并反过来影响更多人,最终这种影响链会促使整体水平提升。所以我想,这就是NIKKE中胜利女神的真正含义。 

Q:无论是主线还是番外,目前仍有许多剧情等待展开。您能否向玩家透露,在迈过2.5周年这个节点后,NIKKE的剧情将会朝什么方向发展? A:NIKKE的故事结构本身就包含大量的分支。虽然我们有一条主线作为核心,但在此基础上也铺设了许多延伸出去的支线剧情。现在确实还无法一次性把所有伏笔都收束完结,但我们非常希望能逐步将这些支线汇聚、整理并统一呈现。因此从今往后,我认为剧情的发展很可能会朝着整合与回收支线的方向前进。 Q:制作人Yoo Hyung-suk曾在先前的开发者笔记中提到,他非常期待3周年剧情。如果您可以在不剧透的前提下,用一句话来调动玩家的期待,请问您会怎么说? A:我们目前正全力以赴进行开发。如果只能说一句,又不剧透的话,那我想说的是集结(Assemble) 感谢您的观看 

1
0
0
1
0
赞赏赞赏
评论(4)

一夜抱妇

管理员

2025/05/04日河北省

哈哈,非常感谢,看来火龙并不能被算作是傲慢或者暴怒,看来饕餮的等级,应该在异端者之上,至少异端者还有洗白的可能啊,看来七宗罪应该完全没有沟通的可能,就像莱彻刚入侵的时候一样,个人非常期待色欲的登场,哈哈哈哈
#4
2 0
不萌萌哒的小蓝鸟回复一夜抱妇鉴定为触手怪

2025/05/04日 内蒙古

0 0
共2条回复

赤龙帝-兵藤一诚·吉蒙里

2025/05/04日黑龙江省

话再说回来,特种部队活动,剧情是以像黑道女王和电力部队那样不同地方和时间开始吧
#3
0 0
5
0
4
分享